欢迎访问福建省直机关工会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思考

关于加强基层工会建设 增强活力和凝聚力的研究

2016-03-04 15:44   来源:省直机关工会    字号:

省职工科技教育中心副主任 赵令强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破解当前一些基层工会作用发挥不够、吸引力凝聚力不强问题,笔者结合我省基层工会现状,就当前基层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典型经验,研究分析问题和原因,致力找准制约基层工会发挥作用的症结,探讨改进措施,为推动基层工会增强活力和凝聚力提供一些参考。

  一、我省推进基层工会工作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长期来,为实现以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为主向突出非公企业工会工作的转变,推进基层工会建设、发挥基层工会作用,各级工会坚持继承传统与创新创造的统一,坚持一手抓组建、一手抓规范,在组织体制、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不断赋予工会传统工作新的时代内涵。

  (一)积极推动工会组织体制和工作方式创新各地工会通过创建“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不断创新工会组织体制,通过开展“双爱双评”为主要内容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努力搞活基层工会,初步形成以“晋江模式”为代表的基层工会工作方式,即“典型带动、县级主导,做实乡镇、网格管理,专兼结合、夯实基础”,形成县区、镇街、企业三级互动的“抓基层、打基础”工作态势。通过重点培育基层工会示范点,实行经费支持、现场观摩、末位淘汰、工会骨干岗位津贴等机制,以典型示范促辐射带动;加大对乡镇一级工会的倾斜力度,充分发挥乡镇工会承上启下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引领和辐射作用;大力招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指导和推动非公企业工会加强规范建设和发挥作用。

  (二)推进建设职工之家工作与工会重点工作有机结合。长期以来,各级工会坚持把建设职工之家作为一项基础性、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建立完善党政工共建职工之家工作机制,不断赋予建家工作新内涵,建家率逐年提高,切实运用好建家这一行之有效的载体,进一步巩固建会成果,提高建会质量,有效激发基层工会活力。为进一步提升职工之家层次,各级工会注意把建家工作与和谐企业创建、深化“两个普遍”、建功立业、素质工程、送温暖帮扶服务等工会各项重点工作有机融合,做到互推共促、相得益彰,提升建家的质量和实效,提高了职工对职工之家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三)大力推行非公企业工会“一二三四”工作法针对我省非公企业占比大、小微企业多的实际,坚持从加强规范化建设入手,探索形成“一二三四”工作法,打造了我省工会的新品牌。一是加强“一支队伍”建设,在依法推动大中企业专职工会干部配备的同时,公开招聘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建设一支专兼群相结合的工会干部队伍;二是打造“双亮”品牌,通过深化“双亮”活动,提高工会工作的透明度,搭建职工与工会沟通的“连心桥”;三是坚持“三必报”要求,推动企业工会建立劳动争议事件、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基层工会主席变动等三大类情况必报制度,及时掌握非公企业工会动态;四是采取“四项保障”措施,通过“六有”规范化建设、加大乡镇级工会经费支持、建立工会干部权益保障金、开展服务基层活动,有力推动基层工会加强建设、增强活力、发挥作用。

  (四)构建全省五级联动服务体系,形成“一站式”服务职工工作格局。对开展多年的再就业服务、特殊困难救助、法律援助等工作加以整合,建立集就业指导、困难帮扶、医疗互助、信访接待、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窗口——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省、市、县三级工会全部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的基础上,把帮扶窗口前移到工业园区、企业和职工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形成省、市、县、乡镇(区域、基层)四级帮扶网络,并通过发挥大中型企业和骨干企业的“龙头”作用,建立工会服务团队,设立职工医疗互助金,实行帮扶工作“网格化”管理。通过服务中心窗口,省市县乡企五级联动,切实把服务职工工作落实到最基层、落实到职工群众中去,有力推动工会服务职工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

  二、我省基层工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总体上讲,我省在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推进基层工会工作上采取了大量有效措施,基层工会活力不断提升。但目前基层工会的作用离党委的要求和职工群众日益多元的利益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基层工会建设中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工会工作缺乏有力的刚性支撑和良好的社会土壤。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为工会工作和工运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仅是作出一些根本性、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必要有效的刚性,导致工会工作手段和执行力度有限。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过于重视经济发展,对工会不够了解,没有真正地从全局的高度来看待工会的重要性,对工会工作的重视支持力度不够。一些企业主对工会持排斥或应付态度,不理解、不支持工会工作,使得这些企业工会干部开展工作步履维艰。此外,社会公众对工会的认识也存在偏差,相当部分职工不了解工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为工会所承担的工作仅限于开展慰问、组织活动、发放福利等方面,对工会的参与职能、维权职能知晓度较低,不清楚工会能为职工解决哪些问题,职工参与工会活动少,感觉不到工会的好处,削弱了工会工作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

  (二)工会组织体制不适应基层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当前工会组织架构倒金字塔问题突出,目前,我国工会组织体制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越是上级机构越大、人财物越集中,越到基层机构越小、人财物越紧缺,越是基层越缺乏资源和手段。而在开展工作上,上级工会仍比较习惯于“一布置、二检查、三评比、四表彰”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一些工作仅仅停留在做动员、发文件上,没有加强资源配套和服务、进行很好的具体指导。“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基层工会整天疲于应付,使得许多工作仅停留在表面上,就像下楼梯一样层层减,对工作要求大打折扣,未能真正落到职工群众身上。

  (三)工会领导机关的行政化倾向容易导致工会工作脱离基层实际。在开展工作上,上级工会仍比较习惯于会议文件布置、检查考核评比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一些工作仅仅停留在做动员、发文件上,没有加强资源配套和服务、进行很好的分类指导,对基层工会工作缺乏一套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工会组织形式也需加快转变,许多企业工会是通过至上而下“行政命令式”地组建起来的,程序不规范,职工知晓度、参与率都不高,组织难运转,出现“纸上工会”、“空壳工会”,许多会员体会不到自己是工会组织一员。

  (四)工会活动方式未能广泛吸引职工参与基层工会缺乏生机和活力,活动方式陈旧是重要原因。一是基层工会工作方式存在行政化倾向。许多基层工会对上负责多,对职工服务少,注重完成上级任务和本单位行政事务,面对职工开展工作也多是采取用冷冰冰的文件、命令等形式,使许多工作局限于工会干部“一头热”,多数职工对工会的活动“不知道”或不感兴趣。二是基层工会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尚未由活动型向维权服务型转变。逢年过节走访慰问、组织文体比赛、举办联欢晚会等活动仍是许多企业工会的主要工作,对于职工更为关心的工资集体协商、法律维权等工作缺乏手段和载体。三是工会服务职工的实惠度还不高。目前服务体系成橄榄形,更多关注两头尖的部分(劳动模范和困难职工),多数职工、会员群众特别是大量的青年职工、农民工没有感到工会组织给他们带来的好处,许多工作与职工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五)基层工会干部难以承担工会的职责任务人员配备与职责任务不相称,目前大多数基层工会没有专职干部。基层工会干部大多又身兼数职,顾及工会工作的精力极其有限,工会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突出。特别是民营企业工会干部受雇于企业主,角色冲突使得在民主参与、工资协商上底气不足,在职工权益受到侵害时说不上话、挺不起腰杆,甚至有时连自身的权益也难以保障。基层工会干部的工作能力与实际工作需要差距还较大,对工会法律和业务不熟悉、不了解,找不准主动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往往是应该工会做的没做好,不是工会做的包揽着做,吃力不讨好。基层工会干部变动频繁,培训工作难以跟上,特别是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当不上一年半截就走的现象普遍存在。工会主席的待遇没能真正落实影响工作积极性也是重要问题。

  (六)基层工会工作和活动经费缺乏有力保障。目前许多企业行政对工会重视支持不够,工会工作缺少必要的经费保障和物质基础。虽然各地工会经费都采取地税代收,较好解决地方工会经费问题,但只代收2%中的40%(上解部分),许多企业工会经费(按工资总额2%中的60%留成部分)没有足额到位。有的企业工会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相对独立的工会财务人员,也没有规范的工会预决算管理办法和必要的工会经费审查审计监督,有些非公企业有工会经费和账户,但经费使用报销需老板签字,工会经费独立管理形同虚设。有相当的企业工会甚至没有单独建立银行账户,工会开展工作和活动开支需要向行政申请。

  三、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的几点对策建议

  工会各项工作都要通过基层组织来落实,工会作用的发挥最终也要通过基层组织来体现。当前,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基层工会作用发挥的突出矛盾和重点问题,推动基层工会增强活力和凝聚力。

  (一)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优化工会工作的外部环境要加大工会工作宣传力度,在广泛宣传劳模精神和工人阶级伟大品格的同时,注意在广大群众经常接触的媒体上大力宣传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增强工会在职工和社会中的知晓率、知名度、认可度。要积极配合人大做好涉及职工利益和工会工作的地方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推动建立比较完善的职工权益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同时加强相关法规政策的执行监督工作,夯实工会维权的法律基础。要主动与党政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加强工作联动、资源共享,特别是与工商联、企业家协会及院校联合对企业行政(老板)进行工会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切实加强理论、新闻、法律、企业等社会各界的密切联系,整合各种有利于工会发挥作用的资源,形成重视工会工作的思想共识和工作合力,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工会、重视支持工会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深化建家工作,大力推进企业工会规范化建设。注意纠正先组建后规范的建会模式,把“建会、建制、建家”统一起来,在加大工会组建力度的同时,积极帮助、指导企业工会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机构、工作制度、运行机制等,让企业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要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会委员会民主选举程序,确保选出的工会主席能代表职工并为职工说话办事。建立健全工会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完善会员群众参与工会事务的制度机制,推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常任制和会员实名制管理,推进工会组织的群众化、民主化。当前,特别要进一步发挥职工之家建设这一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广泛性、长期性特点的载体作用,大力开展深化建家达标创优活动,建立完善各层级模范职工之家创建、申报、考核、表彰、复查等制度,通过建家活动提升基层工会服务职工能力,增强工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

  (三)转变活动方式,增强工会工作对职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方式,针对不同职工群体、不同类型工会,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职工群众普遍呼吁、乐于参与的各种活动,做实做好“春商薪酬、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的各项服务工作。要突出工会维权职能,坚持主动、依法、科学维权,重点抓好基层工会协调劳动关系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劳动争议调处制度等,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利。当前,特别要积极建立推广会员普惠制,通过建立会员优惠基地、发放会员服务卡、购买服务项目等多种形式,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把更多的钱、更好的服务投向广大职工会员群众,让广大会员享受工会所提供的优质服务,突出会员主体地位,增强会员的光荣感、归属感。

  (四)注重专兼结合,加强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工会干部素质的高低,特别是工会主要负责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会工作的成效。要加大工会干部协管工作力度,指导帮助基层选好工会领导班子、配强工会主席。要加大向社会公开招聘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的力度,加强乡镇一级工会、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的人员配备。健全企业工会组织人员架构(包括企业工会主席、委员会委员,工会分会主席和工会小组组长等),大力培养发展企业工会积极分子,形成专兼群相结合的工会干部队伍。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会干部学习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和责任落实制度,加强基层工会干部的教育和培训。要建立健全基层工会主席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和权益保护制度,探索建立企业尤其是规上企业兼职工会干部岗位补贴制度,提高基层工会主席的履职积极性。

  (五)坚持资源下移,保障基层工会工作经费。经费是工会开展一切工作的必要的物质基础。要重点解决好两个方面难题:一是非公企业工会的自身经费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深化企业工会社团法人登记工作,推动企业工会建立独立账户,督促落实留成60%部分经费依法拨缴到位。要健全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探索对小型非公企业工会重点项目工作经费补助工作。二是着力解决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工会等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的经费问题,县级工会要对联合基层工会、一条街工会、商场工会、楼宇工会等按年度或按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坚持每年拿出相当比例专项经费用于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的经费补助。积极推进工会经费体制改革,探索经费收缴五级分成制,考虑乡镇一级工会经费拨缴分成比例。

  (六)畅通联系渠道,强化对基层工会的服务和指导。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更多的人力投入基层。要转变上下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工会机关干部联系基层和职工制度,经常性深入基层指导工作、服务职工。建立健全上级工会代行下级工会部分维权职能的机制,在基层工会以自身力量无法履行维权职责时,由上级工会主动、及时介入,切实解决基层工会维权难问题。要建立和完善基层工会工作分类评价体系,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基层工会,制定不同的工作标准和要求,采取差异性指导方式,有区别、分类式地推进基层工会工作。要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建立工会网站、微博、电子邮件等信息沟通平台,进一步畅通上下沟通联系渠道。要坚持典型带动,以点带面,积极搭建基层工会间交流互动平台。同时,要强化督促检查,建立健全职工评议基层工会、基层工会评议工会领导机关、工会领导机关检查所属工会、工会重点工作异地巡视督查等制度,及时了解真实情况,督促问题整改落实。

附件
相关文档